- · 《财经问题研究》投稿方[04/09]
- · 《财经问题研究》数据库[04/09]
- · 《财经问题研究》期刊栏[04/09]
- · 财经问题研究版面费是多[04/09]
理财市场规模逼近30万亿,净值波动投资者变得更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理财产品进入“真净值化”时代已经半年有余,其间既有规模的持续扩容,也有收益波动带来的“破净潮”、产品提前终止等现象,养老理财也在试点扩围至“十地十机构”之后迎来了
理财产品进入“真净值化”时代已经半年有余,其间既有规模的持续扩容,也有收益波动带来的“破净潮”、产品提前终止等现象,养老理财也在试点扩围至“十地十机构”之后迎来了密集上新,市场认购火爆。
此前的3月,理财产品单月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一度大幅下降至1%以下,随后两个月收益率快速回升。浙商证券研报数据显示,5月理财产品单月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4%。
综合机构观点,混合及权益类产品占比的下降,或主要受权益市场波动影响,这一点也体现在投资配置上。
权益类余额减少四成,一二级风险偏好投资者占比超90%
另据《报告》披露,在中央结算公司的指导下,理财中心正在牵头制定信息披露行业标准。截至目前,标准送审稿已正式提交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行审查和投票,力争早日发布。
产品期限更长了,权益类余额减少四成
《报告》显示,截至今年6月底,存续理财产品共计3.56万只,对应存续余额29.15万亿元,同比增长12.98%。
作者:亓宁
事实上,不论是养老理财还是普通理财,自净值化转型以来业内倡议最多的就是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信息披露,这也是各理财机构和监管部门持续推进的工作。截至今年上半年,理财中心已与15家理财公司和20家银行机构签署了《信息披露服务协议》。
在规模扩张和净值化深化过程中,理财公司的合规程度和市场份额也有了进一步提高,截至今年6月底,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规模为19.14万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91.21%,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65.66%。大型银行则随着净值化整改的推进,存续产品的规模同比大幅下降72.47%至1.08万亿元。
从发行产品数量来看,市场发行速度有所降温,单只产品规模扩大成为趋势,截至6月末单只产品平均规模同比增长25.9%至8.18亿元。其中在今年上半年,新发行理财产品为1.52万只(涉及253家银行和25家理财公司),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.03万只,累计募集资金47.92万亿元(含开放式理财产品在2022年开放周期内的累计申购金额)。
不过,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是,随着净值化转型带来的净值波动加剧,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更加保守,尤其在今年上半年,风险偏好为三级(平衡型)、四级(平衡型)和五级(进取型)的投资者数量占比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减少了1.81、0.34和0.22个百分点。
投资者继续跑步入场,风险偏好下降
目前,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中数量最多的仍为风险偏好为二级(稳健型)的投资者,截至6月末这一类型的占比为35.51%,一级(低风险)与二级合计占比超过90%。
养老理财成新星,信披标准在路上
规模逼近30万亿,净值化率突破95%
从产品特点来看,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余额占比还在持续上升。随着试点扩围,养老理财作为市场“新星”已经吸引了23.1万投资者累计认购超过600亿元。
进入“真净值化”时代,理财产品的结构特点也根据市场情况和投资者需求有所变化,主要趋势是期限长期化,收益类型进一步向固定收益类倾斜。
在市场变化与监管引导下,理财产品投向债券类(其中增持高评级信用债)、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、权益类资产的余额分别为21.58万亿元、2.27万亿元、1.02万亿元,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67.84%、7.14%、3.21%。整体趋势是标准化资产规模不断增加,非标和权益类进一步下滑,风险等级中中低风险(二级)的比例有所增加。
以今年6月份为例,全市场新发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同比增长接近58%,达到443天。而从市场偏好来看,投资者的选择分化一直较为明显,T+0和1年以上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受众相对更广,1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余额占比也持续上升,截至6月底占全部封闭式产品的比例为71.15%,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个百分点。其中,理财公司的产品平均期限始终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。
今年上半年,理财行业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养老理财试点的扩围,从“四地四机构”扩围至“十地十机构”,也为整个理财市场注入了更多新的能量。
事实上,早在去年年末,市场规模就已经达到29万亿元,但随着市场调整带来净值波动,今年一季度一度回落至28.37万亿元。光大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预测,随着理财运作更为规范、成熟,行业也将进入相对稳定增长态势,预计下半年理财规模大概率会突破30万亿元。
文章来源:《财经问题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cjwtyj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822/852.html